媒体聚焦

【新华网】从“一根丝”到“一滴油”:民营企业盛虹集团的高质量转型之路
发布日期:2019-08-20    浏览次数:89
(新华网南京)5月31日电(记者刘巍巍)1992年,从村办印染厂起步,到进军化纤行业,“落子”石化产业,再到眼下大手笔布局炼化一体化项目,盛虹集团27年来深耕实业,持续转型,依靠科技创新和绿色工艺,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初夏的黄海之滨,连云港徐圩港口,熏风拂面。连云港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内桩基林立,1600万吨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设。
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助力我国破解石化产业结构性难题、摆脱国外原料依赖、提升新材料国产率。在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看来,这也标志着从纺织业下游起家的盛虹集团,一举迈入石化产业最上游,完整的“原油炼化—对二甲苯/乙二醇—PTA—聚酯—化纤”高端纺织产业链和“原油/甲醇—烯烃—化工新材料”特色石化产业链呼之欲出。
擘画蓝图的底气十足,源于创业时的筚路蓝缕、奋斗中的风雨兼程和挑战中的奋力拼搏。
1992年,27岁的缪汉根接手吴江区盛泽镇一家村办印染厂,此后,盛虹印染通过并购、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坚持“一厂一品”发展战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格局,产品质量、产品档次、附加值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目前拥有分厂21家、年加工能力约24亿米,产能居世界前列。
2003年,盛虹进军化纤行业,主攻超细纤维、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开发和生产。目前,盛虹化纤总产能达到210万吨/年,产品差别化率达到85%,被业界誉为“全球差别化纤维专家”。
2018年12月14日,总投资约775亿元的1600万吨/年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在连云港开工,这意味着盛虹集团实现了从下游聚酯化纤“一根丝”到上游石油炼化“一滴油”的全产业链布局,为盛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舒展的未来。
“从‘盛虹速度’到‘盛虹高度’,企业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缪汉根表示,创新是推动企业转型跨越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盛虹在石化产业板块开展自主研发及合作开发项目40余项,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占比达4%左右,成功开发出EVA光伏料、超细旦纺丝LDPE新牌号、非离子SAA新产品等10余种,用新型号、差异化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了上下游协同发展的高端产业集群。
在聚酯化纤领域,企业搭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纺织新材料研究院、国家级纺织品检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创新平台,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而在超细纤维领域,盛虹联合国内外专家,攻克超纤维技术壁垒。0.15dtex(1万米0.15克)刷新了单丝 “世界记录”,超细丝绕地球一圈只要600克。现在,盛虹超细纤维年产量超过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总产量。
此外,盛虹还打破国外企业对PTT记忆纤维核心技术的垄断,创下了世界纺织PTT领域工艺技术史上的多项纪录,使我国纺织业在PTT领域进入国际一流水平。
“总投资约775亿元,其中安全环保投入为116亿元,占总投资比重的15%。”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国臣说,大型炼化项目在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已经远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绿色基因”正在融入盛虹石化血脉。2018年,盛虹集团旗下的虹港石化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以及2018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名单。
缪汉根说,各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未来”的绿色理念作为企业的追求,最大限度减少“三废”产生,使污染物防治由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转变,打造生态型企业。
以正在快速推进的1600万吨/年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例,项目设计方案执行的是国家最新环保标准,按照长三角地区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投入最先进的处理、回收技术,使废气、废水、废液经过回收装置再利用,通过完整的装置间、企业间、产业间循环经济模式,打造完整绿色产业链,实现物尽其用,清洁生产。
2019年,是混改完成后的东方盛虹转型发展关键之年。“核心业务强身健体之外,东方盛虹产业链上下游有望贯通,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将稳步推进,业务水平将不断趋于绿色化、现代化、国际化。”缪汉根说。(完)
友情链接: 东方盛虹 盛虹石化 招投标平台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纺织科技示范园区     苏ICP备10030695号 技术支持:浩维网络